人若一週七天都在忙,沒有騰出一天讓自己的身、心、靈得安息,恐怕心靈的眼睛也會漸漸失明。
有一個很特別的統計數字跟禮拜一有關,就是上班族在工作中不幸死亡的,在禮拜一發生的高達百分之七十五;即使在家中死亡,在禮拜一發生的也有百分之五十。這是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」的報導。所以,禮拜一被稱為Blue Monday(藍色的、憂鬱的禮拜一),很可能就是因為前一天不但沒有安息,反而在周末生活失調。
重新得力
針對現代人的競爭壓力和文明病,出現不少文章和專書,教導人們如何培養EQ和AQ(抗壓商數)等。例如近來台大精神科名醫李宇宙罹患肺癌,他感慨的說:「現代人工作都很忙。但每天真的應該花一點時間傾聽身體的聲音。」李醫師的意見當然很寶貴,但是,恐怕也少有人明白指出,根本的問題出在人類未遵守「十誡」中的第四條誡命:「當記念安息日,守為聖日。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,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——你神當守的安息日,守為聖日。」(出埃及記二十章8~10節)人是上帝設計和創造的「有靈的活物」,自當按照祂的指示生活。人如果像是一部有靈的機器,倘若操作不當,是不是也容易折損其壽命?
禮拜天是「十誡」所說安息日,不是休息日,更不是睡覺日。上教會是要領受上帝的賜福,與祂建立美好的關係,也讓我們的身心靈得以安靜、反省、重新得力。蘇格拉底也說:「一個不會反省的生命,活著沒有甚麼意義。」事實上,在福音書裏我們看到,上帝以耶穌身分來到世上,祂也守安息日做禮拜,我們又豈能做懶骨頭(lazy bone)?
「禮拜天聚會的人,在心臟病和低血壓的死亡率,以及自殺率,比在家睡覺不做禮拜的人低百分之五十;平均壽命也較長。」這是《紐約時報週日版》報導「全美健康協會」的報告。此外,《新聞週刊》(Newsweek)也曾專文報導,上教會的青少年犯罪率顯然較低,即使出自破碎家庭的孩子,從教會出來的,大多能成為良好公民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(UCLA)對全美國大一新生的調查顯示,願意出來當志工服務社群的學生,從教會出來的高達百分之七十二。(註)其中道理應是信仰所結的「好果子」。
不因噎廢食
有人不去教會,理由是看見基督徒的行為不好。但是,這是不是一個好的理由呢?譬如說,我們開車上陽明山,途中看到車身寫著「信耶穌,得永生」的福音車,或者車後貼著基督徒標誌「一條魚」的車子,居然闖紅燈,或者在雙黃線上超車,我們可以說:「這些基督徒真不守交通規則!該罰兩倍!」但是,我們不至於說:「有基督徒在路上不守交通規則,陽明山不去了!」然後折返。這裏的意思是說,萬一我們看到基督徒的見證不好,並不構成不上教會的理由,也不能阻擋我們通往耶穌基督的救恩之路。去教會的人本來就不是完全人,人都因不完全才需要上帝的憐憫與救恩,不是嗎?
也有人去過教會,可能受過某種傷害,因此不再去聚會。可是仔細想想,我們不會因吃飯噎到就從此不再吃飯;不會因為在學校看到有人不守規矩就不再上學;因為吃飯、上學是必要的,聚會也是一樣。如果我們去了教會,也不要以教會的人做標準,因為每個人都不完全。但是,如果我們定睛在耶穌基督,就可以努力學習祂的完全。
登門拜訪
朋友,如果有人邀請你去教會,乃是希望你一同蒙受上帝的恩典和祝福,與其推三阻四,不如欣然就道。若是沒有人邀請,而你知教會本是上帝的家,也是人人該去的家,那就是上帝在邀請你。
不妨在禮拜天的上午,就近找一家教會,自己勇敢地登門拜訪,不只可以認識新朋友,更可認識到教會的主人——永生的上帝,也就是創造你我生命的造物主。
上教會的人會比較長壽,活得比較有品質,應該就是箴言十七章廿二節說的:「喜樂的心乃是良藥;憂傷的靈使骨枯乾。」我個人在信耶穌的初期,就有機會聽到一句台語說:「禮拜隨有著,勝過吃補藥。」十幾年來,非常受用,也期望這句話對讀者有幫助。所以,禮拜天早上,大家不要賴床啦,起來做禮拜!◆
註:參考網站www.xs4all.nl文章:Church-goers live longer(做禮拜者較長壽)